過去20年,在國內機械零部件加工廠的重心從工業類制造轉向消費類制造,機械零部件加工制造逐漸從中上游轉向中下游。而在出口市場上,中國機械零部件加工制造也表現出大而全,全球市占率超過50%的中國機械零部件加工行業有5個,超過20%的有22個。雖然中國機械零部件加工廠在低端制造的占比已經很低,但全球市占率較高的機械零部件加工業多數處于價值鏈的中下游,中國在中高度技術密集型機械零部件加工的市占率還不夠高。
從1997年到2017年,中國機械零部件加工制造TOP10名單里只有上汽集團一直沒有離開榜單。一直扎根主業,深入研究精密零件加工技術,在市場上永遠不會掉隊。10年前,TOP10里有4家是鋼鐵金屬建材,4家是機械電子電氣汽車。現在,TOP10里有5家是家電汽車電子機械。中國機械零部件加工制造TOP10名單20年間的變化,反映的也是中國機械零部件加工制造主導產業的變遷:制造業的重心從中上游轉向中下游,從工業類制造轉向消費類制造。
過去20年間,有不少中國機械零部件加工品牌曾經一度風光無限,但最終又消失的無影無蹤,比如電視機類的彩虹和熊貓,手機類的波導和夏新,汽車類的哈飛和夏利,等等。回過頭看,不少曾經‘做大’的中國機械零部件加工品牌,主要是依托了中國足夠大的市場容量,在國內做到了高市占率,但是這些品牌既沒有在全球領域內‘做大做強’,也沒有改變整個機械零部件加工產業的成本結構或者參與到技術演進的進程中。